【中考升学网】是一家为中考考生及家长提供中考政策、招生信息、备考指导、学校介绍等多方面内容的专业资讯平台,致力于帮助应往届初三毕业学生顺利升学。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介绍

学校概况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涟源工贸职专”)是一所由开国上将、原中顾委委员李聚奎将军亲自题名的公立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87年,位于湖南省涟源市人民东路,占地面积204亩(约111988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0余平方米。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涟源工贸职专在职业教育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办学特色与成就

办学方针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办学的主要任务。学校秉承“团结、敬业、勤学、进取”的校训,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专业设置

涟源工贸职专开设了多个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专业,包括机械加工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模具制造技术、汽车制造与维修、焊接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主板维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会计、现代农艺技术、文秘、学前教育等。校内共有50多个教学班,在籍学生4500余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

校企合作

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与三一中源、华菱集团、五江实业、涟邵建工、远扬煤机、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广东鸿图等5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搭建技能型人才本土化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同时,学校与娄底、涟源的经济开发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园区内10多家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品生产、岗位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技能鉴定与培训

学校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涟源市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退役军人培训、移民技能培训基地,也是湖南省特种作业人员定点培训单位。学校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以“订单”主导教学,以“订单”引领学生实习实训,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技能人才。

校园文化与德育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涟源工贸职专突出职业特色,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通过丰富的德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荣誉与成就

涟源工贸职专凭借其卓越的办学成果和优质的服务,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湖南日报》、《现代教育报》、华声在线、湖南教育网、《娄底日报》、《娄底晚报》、涟源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所取得的成就。今日的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已成为了湖南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一张“名片”。

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多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行业背景的专任教师。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学校还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教学设施

涟源工贸职专的教学设施完善,拥有多个现代化的实训中心和实验室。校内实训设备齐全,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学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生产环境的学习条件。

校园活动与社团组织

校园活动

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包括文艺晚会、体育比赛、技能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社团组织

学校拥有多个学生社团组织,如文学社、艺术团、科技协会等。这些社团组织在学校的指导下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通过参与社团组织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兴趣爱好和特长技能,还能够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未来发展与展望

未来,涟源工贸职专将继续秉承“团结、敬业、勤学、进取”的校训精神,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学校还将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总之,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卓越办学成就的公立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将继续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